REN系列智能化辐射探头均可和REN300、REN300A、REN300B系列主机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配套RenRiArea辐射区域监测软件使用。且具有RS485/RS232的通讯能力。所有探头均可单独外接报警灯,在超阈值的情况下就地给出声光报警。
1、测量射线类型:X、γ射线2、探测器:GM管探
REN500A型智能化х、γ辐射仪(又叫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率仪或便携式X、γ辐射周围剂量当量率仪)采用高灵敏的闪烁晶体作为探测器,反应速度快,具有较宽的剂量率测量范围。 该仪器除能测高能、低能γ射线外,还能对低能X射线进行准
REN500型智能化χ、γ辐射仪采用高灵敏的闪烁晶体作为探测器,反应速度快, 和国内同类仪器相比,该仪器具有更宽的剂量率测量范围。 该仪器除能测高能、低能γ射线外,还能对低能X射线进行准确的测量,具有良好的能量响应特性。此外通过配套的Re
REN400型多功能辐射检测仪是以内置高灵敏度盖格计数管为探测器,外接不同类型的探头来实现对低剂量χ、γ射线,高剂量χ、γ射线,α、β射线和中子射线的检测。作为多功能辐射巡测仪,能显示工作场所的辐射值,自动连续测量和记录280万条辐射剂量率数据,更换
REN200B型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监测仪(简称:个人剂量报警仪)内置高量程盖格计数管为探测器,主要用来监测各种放射性工作场所的X、γ以及硬β射线的辐射,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能显示工作场所的剂量当量率和累积剂量,更换电池时,日期及累积数据能永久保存。可选配RenRiPersonal个人
REN500B型智能化х-γ辐射仪是监测各种放射性工作场所х、γ射线辐射剂量率的专用仪器。该仪器具有较大的剂量率测量范围和能量响应特性。此外通过配套的RenRiRate剂量率管理软件可将存储的数据读出后分析。该仪器广泛用于卫生、环保、冶金、石油、化工、医院、加速器、工业探伤
2016/11/3 15:13:14
在十九世纪末,原子理论逐渐盛行,根据原子理论的看法,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比如原本被认为是一种流体的电,由汤普森的阴极射线实验证明是由被称为电子的粒子所组成。因此,人们认为大多数的物质是由粒子所组成。而与此同时,波被认为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波动理论已经被相当深入地研究,包括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由于光在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中,以及夫琅和费衍射中所展现的特性,明显地说明它是一种波动。
不过在二十世纪来临之时,这个观点面临了一些挑战。1905年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的光电效应展示了光粒子性的一面。随后,电子衍射被预言和证实了。这又展现了原来被认为是粒子的电子波动性的一面。
这个波与粒子的困扰终于在二十世纪初由量子力学的建立所解决,即所谓波粒二象性。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使得任何物质在一定的环境下都能够表现出这两种性质。量子力学认为自然界所有的粒子,如光子、电子或是原子,都能用一个微分方程,如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这个方程的解即为波函数,它描述了粒子的状态。波函数具有叠加性,即,它们能够像波一样互相干涉和衍射。同时,波函数也被解释为描述粒子出现在特定位置的几率幅。这样,粒子性和波动性就统一在同一个解释中。
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到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他们的质量太大,导致特征波长比可观察的限度要小很多,因此可能发生波动性质的尺度在日常生活经验范围之外。这也是为什么经典力学能够令人满意地解释"自然现象"。反之,对于基本粒子来说,它们的质量和尺度决定了它们的行为主要是由量子力学所描述的,因而与我们所习惯的图景相差甚远。
1800年,托马斯·杨发表了《在声和光方面的实验与问题》的论文,认为光与声都是波,光是以太介质中传播的纵振动,不同颜色的光与不同频率的声音是相类似的。他在分析了水波的叠加现象之后说,在声波叠加的情况下,可以产生的加强和减弱,出现复合声调和拍频。尤其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干涉"的概念。
1801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了关于薄膜色的论文。论文进一步扩充和发展了惠更斯的波动说,明确地提出了光具有频率和波长,完善了光波的概念。他比较圆满地解释了牛顿环的干涉现象,认为"当有不同起源的两个振动运动或者完全相同,或者在方向很接近时,那么它们的共同作用等于它们每一个振动单独所发生的作用之和。"这在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光的相干条件及干涉原理。
这一年,他在发表于《哲学会报》上的论文中,全面地阐述了干涉原理:"同一束光的两不同部分以不同的路径,要么完全一样地、要么在方向上十分接近地进入眼睛,在光线的路程差是某个长度的整数倍的地方,光就被加强,而在干涉区域中间状态,光将最强;对于不同颜色的光束来说,这个长度是不同的。"
1802年,托马斯·杨在英国皇家学会讲演时,引用自己所做的双孔(双缝)干涉实验。他说:"为使这两部分
双缝实验
双缝实验光在屏幕上引起的效果叠加起来,需要使来自同一光源、经过不同路径的光到达同一区域,而不使其相离散,如有离散,也能根据回折、反射或折射把光从一方或从两方重合起来,将它们的效果叠加。但是,最简单的办法是将平行光通过两个相距很近的针孔。针孔作为新的光源,从那里发出了球面光波,照射到屏幕上,光的暗影对称地向两侧散开。然而,屏幕与小孔的距离越远,从小孔射来的光就越按相同的角度延伸与扩张。同时,小孔间的距离越近,从它们射出的光就越按比例扩张,这两部分光叠合后,在屏幕上正对两小孔连线的中心处最明亮。两侧部分,光从两个小孔到达各点有一定的路程差,若路程差是光波波长的1倍、2倍、3倍……,路程差是光波波长1/2,3/2,5/2倍则屏幕上的这些地方为亮区,并且相邻的亮区间的距离相等。另一方 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杨氏双孔双缝实验。
托马斯·杨用红光照射双孔,观察通过双孔后的光在屏幕上形成的光带。他遮住一个针孔时,屏上只有一个红的光强均匀的光点;当两个孔均不遮掩时,屏上两个光点重合区出现了红黑交替的光带,红带相当明亮,其宽度相等,同时,各黑带的宽度也相等,并且等于红带的宽度。
根据各种实验比较,组成极端红光的波长,在空气中应为l/36000英寸,极端紫光应为1/60000英寸,准确测得的可见光的波长。在光学发展史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托马斯·杨还将干涉原理应用于解释衍射现象。1803年11月24日,他在讲演中提到了光的干涉的一般法则的实验验证。对随着影子出现的有色边缘进行若干次实验,便发现关于光的两部分的一般法则,有色边缘是根据两部分光的干涉形成的。
第一个实验将木板套窗打开一个孔,在上面糊上一张厚纸,在厚纸上用针尖钻个孔,为了观察方便起见,在木板套窗外的一个适当位置放一个小镜子,从那里反射的太阳光按水平方向射到对面的墙壁上,并且将1/30英寸细长纸片插入太阳光中观察。映在墙壁上或放在各种不同距离上的其它厚纸的影子,除了阴影的两侧边缘之外,那一影子的自身也同样被平行的边缘所分割,其边缘非常细,它的数值随观察影子的距离而异,影子的中心部分总是呈白色。这些边缘是通过细纸片的每个侧面的光的两部分合成的结果,并且与其说是折射不如说是衍射。
第二个实验是有直角的交接处的物体形成影子的时候,在通常的外部边缘上,可以看到增加两三种颜色的变化。这些,从角的平分线开始向两侧排列,向着角平分线以凸状弯曲着。并且离角平分线越远越细。这些边缘也是在物体两侧对影子方向直接弯曲的光叠加的结果。
托马斯·杨的实验一是细竿衍射,实验二是角衍射。1883年当古伊与1885年维恩在光以大角度斜射时,直接观察到了边界波;托马斯·杨关于衍射中边界波的观念得到了证实。
托马斯·杨对光的本性又作了进一步的争辩,他说:"固执于牛顿的光的理论或现代光学专家的不太普遍的假说的人们,最好是对任何事物都要从他的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至少应该停止目的在于反对这些事实及其所遵循的理论体系而发表的演讲。"
从上述实验或计算可以推论,平行光在传播方向上的一定距离处,具有相反的性质,在叠加时,互相中和或互相抵消,光也就消失了。而且,还可以推论,这些性质对通过同一介质的相干光来说,在离相干光源为某距离的连续的同心面上交替变化。由测定的一致性与同类现象的相似性,可以下结论说,这些间隔同薄膜彩色条纹的排列形式有关系。当然,光在密的介质中比在疏的介质中进行得更缓慢。而它同时也说明,这不是折射朝向密的介质的引力的结果。支持光的粒子说的人们,必须判断这一理由的关键,即哪一方面最弱这一点。但我们知道,声音在同心的球面上扩大,乐音互相中和,根据音的不同,由在不同的某一等间隔中,相继而起的相反性质所形成。所以得出声音同光的性质之间有非常相似的结论,也是完全可以的。
托马斯·杨还用光由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界面时,反射光产生半波损失的观点,补充了他对薄膜的彩色条纹的解释。
他在解释光的偏振时,遇到了特殊的困难。这是由于马吕斯和布儒斯特在光的偏振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后,顽固坚持牛顿的微粒说造成的。本来,偏振现象是横波的特性,对偏振现象研究越深入就越有利于光的波动理论。这时,只要将惠更斯与托马斯·杨的"纵波"改成"横波",那么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马吕斯和布儒斯特在波动理论尚未做出这一改变之前,强烈的反对波动理论。托马斯·杨没有隐匿困难,更没有被困难所吓倒,1811年,他在给马吕斯的信中说:"你的实验证明了我所采用的理论不足,但是这些实验并没有证明它是错的",六年后,他觉察到,若将声波看成与水波类似的横波,那么这个困难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1817年1月12日,他在写给阿拉果的信中说:"根据这个学说的原理,所有波都象声波一样是通过均匀介质以同心球面单独传播,在径向方向上只有粒子的前进或后退运动,以及伴随它们的凝聚与稀疏。显然波动说可以解释横向振动也在径向方向上以相等速度传播,但粒子的运动是在相对于径向的某个恒定方向上,而这就是偏振。"这样,托马斯·杨根据波动理论对偏振现象作了最初的解释。其后,菲涅耳与阿拉果更充分地验证并解释了它。
不过在二十世纪来临之时,这些观点面临了一些挑战。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于光电效应用光子的概念来解释,物理学者开始意识到光波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1924年,路易·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他主张,"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根据德布罗意假说,电子是应该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1927年,克林顿·戴维森与雷斯特·革末设计与完成的戴维森-革末实验成功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
产品名称: 放射源储存铅箱
产品描述: 1、内径 300×300×300mm2、商品描述: 铅箱3、铅当量: 5mmPb4、外表材质:不锈钢5、上海仁日
产品名称: REN-GM45-Mul型α、β、γ、X多功能射线探头
产品描述: REN系列智能化辐射探头均可和REN300、REN300A、REN300B系列主机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配套RenRiArea辐射区域监测软件使用。且具有RS485/RS232的通讯能力。所有探头均可单独外接报警灯,在超阈值的情况下就地给出声光报警。 1、测量射线类型:α、β、γ、X射线2、探测器:
产品名称: REN500T长杆x-γ剂量率仪
产品描述: REN500T是手持式仪表可用来监测X、γ辐射剂量率。用于各种γ辐射场或环境γ辐射的监测工作。仪器配有伸缩长杆,可用于测量人员不易到达或有较强放射性存在的场所,为使用人员提供有效保护。此外通过配套的RenRiRate辐射剂量管理软件可将存
产品名称: REN310型立柱式辐射监测系统
产品描述: REN310型立柱式辐射监测系统,主要用于放射性监测场所的行人或行包通过的监测系统,采用大体积的闪烁体探测器作为探测器,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灵敏度高,误差小的特点,适用与核应急等特殊的放射性检测场合。该系统主要由安装在现场的立柱和远程计算机系统组成。立柱内置的
产品名称: REN-NaI30型高灵敏度闪烁体低量程射线探头
产品描述: REN系列智能化辐射探头均可和REN300、REN300A、REN300B系列主机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配套RenRiArea辐射区域监测软件使用。且具有RS485/RS232的通讯能力。所有探头均可单独外接报警灯,在超阈值的情况下就地给出声光报警。 1、测量射线类型:X、γ射线2、探测器:Φ30×
产品名称: REN200A型X-γ个人剂量报警仪
产品描述: REN200A型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监测仪(简称:个人剂量报警仪)内置高灵敏度盖格计数管为探测器,主要用来监测各种放射性工作场所的X、γ以及硬β射线的辐射,具有响应快,测量范围宽的特点。能显示工作场所的剂量当量率和累积剂量,更换电池时,日期及累积数据能永久保存。可选配RenRiPers
产品名称: REN-GM-H型GM管高量程射线探头
产品描述: REN系列智能化辐射探头均可和REN300、REN300A、REN300B系列主机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配套RenRiArea辐射区域监测软件使用。且具有RS485/RS232的通讯能力。所有探头均可单独外接报警灯,在超阈值的情况下就地给出
产品名称: REN-SN型半导体超高量程射线探头
产品描述: REN系列智能化辐射探头均可和REN300、REN300A、REN300B系列主机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配套RenRiArea辐射区域监测软件使用。且具有RS485/RS232的通讯能力。所有探头均可单独外接报警灯,在超阈值的情况下就地给出声光报警。 1、测量射线类型:X、γ射线2、探测器:半导体探
,x射线辐射检测仪,辐射剂量测试仪,袖珍辐射仪,放射性监测仪,伽玛射线检测仪
上海仁日辐射防护设备有限公司(Shanghai Renri Radiation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上海仁日科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69515711 手机:13818065015 传真:021-69515712 Email:market@renri.com.cn
QQ:1993509414 地址:上海市曹安路1509号福瑞大厦516室 邮编:201824